医药资讯内容
苦楝皮
发布日期:2007/8/4 发布者:lzy 共阅696次
其他名称:楝皮 楝根木皮 双白皮
主要成分: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另含其他苦味成分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楝皮萜酮、苦楝萜酸甲酯、苦楝子萜酮、印楝宾及印楝醛。此外,含芸苔甾烯酮、豆甾烯酮、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甙等甾醇类化合物。
性状:皮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
功能主治:治蛔虫病,蛲虫病,风疹,疥癣。1.杀虫:单用可治蛔虫腹痛;配槟榔,既治蛔虫,又治钩虫;配百部、乌梅浓煎灌肠,可治蛲虫。2.疗癣:外用可治疥疮。头癣。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1.本品有毒,在体内有一定蓄积性,故不宜过量及连续久服。2.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宜文火久煎。3.体虚者慎用,肝病患者忌用。
主要成分: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另含其他苦味成分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楝皮萜酮、苦楝萜酸甲酯、苦楝子萜酮、印楝宾及印楝醛。此外,含芸苔甾烯酮、豆甾烯酮、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甙等甾醇类化合物。
性状:皮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
功能主治:治蛔虫病,蛲虫病,风疹,疥癣。1.杀虫:单用可治蛔虫腹痛;配槟榔,既治蛔虫,又治钩虫;配百部、乌梅浓煎灌肠,可治蛲虫。2.疗癣:外用可治疥疮。头癣。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1.本品有毒,在体内有一定蓄积性,故不宜过量及连续久服。2.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宜文火久煎。3.体虚者慎用,肝病患者忌用。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2、本网站郑重提醒访问者:请在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版权、著作权;
3、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关处理。
4、如果您发现您的相关信息或资料在此转载并且觉得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来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们,我们将在 第一时间进行更改或者删除。
5、任何人在本站发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请文明用语,否则后果由发表者自行承担。
1、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2、本网站郑重提醒访问者:请在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版权、著作权;
3、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关处理。
4、如果您发现您的相关信息或资料在此转载并且觉得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来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们,我们将在 第一时间进行更改或者删除。
5、任何人在本站发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请文明用语,否则后果由发表者自行承担。